美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概況和結構特點
更新時間:2022-05-18
20世紀90年代,進入信息社會的美國,電子商務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促使現代物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的發展現狀表明,電子商務交易額中80%是商家對商家(B2B)交易。據泉州到榆林物流統計,1999年,美國物流電子商務的營業額達到了80億美元以上。電子商務是在互聯網絡開放環境下一種基于網絡的電子交易、在線電子支付的新型商業運營方式。電子商務帶來的這種交易方式的變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進一步向網絡化方向發展。此外,專家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推廣使美國的物流管理更加趨于智能化。
目前,美國物流產業的規模約為9000億美元,幾乎為高技術產業的2倍,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上。全球物流產業規模約為3.43萬億美元。1996年,美國物流產業合同金額為342億美元,并在此后3年以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在19%年到2000年間,物流產業壓減了500多億美元,分攤到美國公司每年支出的庫存利息有們多億美元,支付的稅金、折舊費、貶值損失及保險費用有80多億美元,倉庫費用有20多億美元;整個物流活動占制成品成本的15%~20%,將近75%的美國制造商和供應商使用或的先鋒。早在20世紀中期,歐洲各國為了降低產品成本,便開始重視企業范圍內物流過程的信息傳遞,對傳統的物料搬運進行變革,對企業內的物流進行必要的規劃,以尋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徑。當時制造業(工廠)還處于加工車間模式,工廠內的物資由廠內設置的倉庫提供。企業為了滿足客戶當月供貨的服務要求,在內部實現密切的流程管理。
這一時期的管理技術還相對落后:信息交換通過郵件,產品跟蹤采用貼標簽的方式,信息處理的軟硬件平臺是紙帶穿孔式的計算機及相應的軟件。這一階段儲存與運輸是分離的,各自獨立經營,可以說這是歐洲物流的初級階段。
20世紀7O年代,歐洲經濟進入繁榮期,也是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隨著商品生產和銷售的進一步擴大,多家企業聯合的企業集團和大公司的出現,成組技術(GT)的廣泛采用,物流需求的增多,客戶期望實現當周供貨或服務,工廠內部的物流己不能滿足企業集團對物流的要求,因而形成了基于工廠集成的物流。倉庫已不再是靜止封閉的儲存式設施,而是動態的物流配送中心。要求信息不只是憑訂單,而主要是從配送中心的裝運情況獲取。這一時期信息交換采用電話方式,泉州到安康物流通過產品本身的標記實現產品的跟蹤,進行信息處理的硬件平臺是小型計算機,企業(工廠)一般都使用自己開發的軟件。
隨著經濟和流通的發展,歐洲各國許多不同類型的企業(廠商、批發商、零售商)也在不斷地進行物流變革,尋求建立共同的物流系統。由于流通渠道中各經濟主體都擁有不同的物流系統,必然會在各連接點處產生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世紀80年代歐洲開始探索一種新的聯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體系,即綜合物流供應鏈管理。它的目的是實現最終消費者和最初供應商之間的物流與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加強企業間的合作,改變原先各企業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過合作的形式來實現原來不可能達到的物流效率,創造的成果由參與的企業共同分享。這一時期,歐洲的制造業已采用準時制生產(JIT),提供給客戶的物流服務需求已發展到當天供貨或服務,因此,綜合物流的供應鏈管理進一步得到加強,如組織好港站庫的交叉與銜接、零售商管理控制總庫存量、產品物流總量的分配、實現供應的合理化等。這一時期物流需求的信息直接從倉庫出貨中獲取,通過傳真方式進行信息交換,產品跟蹤采用條形碼掃描,信息處理的軟硬件平臺是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和購買商品化的軟件包。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歐洲第三方物流開始興起。進入20世紀90年代,歐洲一些跨國公司紛紛在國外特別是在勞動力比較低廉的亞洲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故歐洲物流企業的需求信息直接從顧客消費地獲取,采用在運輸鏈上實現組裝的方式,使庫存量實現極小化。信息交換采用EDI系統,產品跟蹤應用了射頻標志技術(RF tags),信息處理廣泛采用了互聯網和物流服務方提供的軟件。目前,基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電子物流正在歐洲興起,以滿足客戶越來越苛刻的物流需求。
由此可見,歐洲的物流業發展過程與美國相比,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特別是最近幾年來,歐洲在物流產業上具有明顯的特色。從結構上看,歐洲物流市場主要分為3個部分:第三方物流、空運和海運貨代、卡車貨運網絡(包括拼車與整車運輸)。歐洲Datamonitor公司的一份題為《1999年的歐洲物流:不斷合并市場中的機會》的報告指出,1998年歐洲物流市場的總值(包括企業內部物流和合同物流)達1460億美元,其中德國占27.8%,物流業務總值達400億美元;法國和英國則分別占19.9%和17,4%。但是由于歐洲特殊的政治經濟原因,整個歐洲物流市場發展很不平衡,其結果造成在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國家中提供給物流供應商的機會也相差甚遠。歐洲合同物流的市場總值目前已達380億美元,占歐洲整個物流業的26%。從1999年到2003年,歐洲合同物流市場規模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到2003年底,歐洲合同物流市場規模已達572億美元。物流供應商正在積極尋找那些對物流需求增長迅速的地區。目前,醫藥、高科技、汽車和電子業對物流需求最高。在合同物流方面,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的市場,1998年市場總值達到104億美元;英國則處于第2位,市場總值為95億美元,占整個國內物流市場的比例為37.5%;希臘是歐洲最小的物流市場,其合同物流業僅占該國物流市場總值的12%。
由于越來越多地將非核心業務外派給專門公司,以及對即時服務和跨歐洲物流的需求不斷增長,合同物流在歐洲日益繁榮。由于物流公司開始跨領域擴張,使得歐洲物流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版權聲明:請尊重物流行業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
本文由泉州物流公司原創 輝晨物流公司業務電話:18876292236
原文地址: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1476.html
目前,美國物流產業的規模約為9000億美元,幾乎為高技術產業的2倍,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上。全球物流產業規模約為3.43萬億美元。1996年,美國物流產業合同金額為342億美元,并在此后3年以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在19%年到2000年間,物流產業壓減了500多億美元,分攤到美國公司每年支出的庫存利息有們多億美元,支付的稅金、折舊費、貶值損失及保險費用有80多億美元,倉庫費用有20多億美元;整個物流活動占制成品成本的15%~20%,將近75%的美國制造商和供應商使用或的先鋒。早在20世紀中期,歐洲各國為了降低產品成本,便開始重視企業范圍內物流過程的信息傳遞,對傳統的物料搬運進行變革,對企業內的物流進行必要的規劃,以尋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徑。當時制造業(工廠)還處于加工車間模式,工廠內的物資由廠內設置的倉庫提供。企業為了滿足客戶當月供貨的服務要求,在內部實現密切的流程管理。
這一時期的管理技術還相對落后:信息交換通過郵件,產品跟蹤采用貼標簽的方式,信息處理的軟硬件平臺是紙帶穿孔式的計算機及相應的軟件。這一階段儲存與運輸是分離的,各自獨立經營,可以說這是歐洲物流的初級階段。
20世紀7O年代,歐洲經濟進入繁榮期,也是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隨著商品生產和銷售的進一步擴大,多家企業聯合的企業集團和大公司的出現,成組技術(GT)的廣泛采用,物流需求的增多,客戶期望實現當周供貨或服務,工廠內部的物流己不能滿足企業集團對物流的要求,因而形成了基于工廠集成的物流。倉庫已不再是靜止封閉的儲存式設施,而是動態的物流配送中心。要求信息不只是憑訂單,而主要是從配送中心的裝運情況獲取。這一時期信息交換采用電話方式,泉州到安康物流通過產品本身的標記實現產品的跟蹤,進行信息處理的硬件平臺是小型計算機,企業(工廠)一般都使用自己開發的軟件。
隨著經濟和流通的發展,歐洲各國許多不同類型的企業(廠商、批發商、零售商)也在不斷地進行物流變革,尋求建立共同的物流系統。由于流通渠道中各經濟主體都擁有不同的物流系統,必然會在各連接點處產生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世紀80年代歐洲開始探索一種新的聯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體系,即綜合物流供應鏈管理。它的目的是實現最終消費者和最初供應商之間的物流與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加強企業間的合作,改變原先各企業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過合作的形式來實現原來不可能達到的物流效率,創造的成果由參與的企業共同分享。這一時期,歐洲的制造業已采用準時制生產(JIT),提供給客戶的物流服務需求已發展到當天供貨或服務,因此,綜合物流的供應鏈管理進一步得到加強,如組織好港站庫的交叉與銜接、零售商管理控制總庫存量、產品物流總量的分配、實現供應的合理化等。這一時期物流需求的信息直接從倉庫出貨中獲取,通過傳真方式進行信息交換,產品跟蹤采用條形碼掃描,信息處理的軟硬件平臺是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和購買商品化的軟件包。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歐洲第三方物流開始興起。進入20世紀90年代,歐洲一些跨國公司紛紛在國外特別是在勞動力比較低廉的亞洲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故歐洲物流企業的需求信息直接從顧客消費地獲取,采用在運輸鏈上實現組裝的方式,使庫存量實現極小化。信息交換采用EDI系統,產品跟蹤應用了射頻標志技術(RF tags),信息處理廣泛采用了互聯網和物流服務方提供的軟件。目前,基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電子物流正在歐洲興起,以滿足客戶越來越苛刻的物流需求。
由此可見,歐洲的物流業發展過程與美國相比,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特別是最近幾年來,歐洲在物流產業上具有明顯的特色。從結構上看,歐洲物流市場主要分為3個部分:第三方物流、空運和海運貨代、卡車貨運網絡(包括拼車與整車運輸)。歐洲Datamonitor公司的一份題為《1999年的歐洲物流:不斷合并市場中的機會》的報告指出,1998年歐洲物流市場的總值(包括企業內部物流和合同物流)達1460億美元,其中德國占27.8%,物流業務總值達400億美元;法國和英國則分別占19.9%和17,4%。但是由于歐洲特殊的政治經濟原因,整個歐洲物流市場發展很不平衡,其結果造成在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國家中提供給物流供應商的機會也相差甚遠。歐洲合同物流的市場總值目前已達380億美元,占歐洲整個物流業的26%。從1999年到2003年,歐洲合同物流市場規模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到2003年底,歐洲合同物流市場規模已達572億美元。物流供應商正在積極尋找那些對物流需求增長迅速的地區。目前,醫藥、高科技、汽車和電子業對物流需求最高。在合同物流方面,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的市場,1998年市場總值達到104億美元;英國則處于第2位,市場總值為95億美元,占整個國內物流市場的比例為37.5%;希臘是歐洲最小的物流市場,其合同物流業僅占該國物流市場總值的12%。
由于越來越多地將非核心業務外派給專門公司,以及對即時服務和跨歐洲物流的需求不斷增長,合同物流在歐洲日益繁榮。由于物流公司開始跨領域擴張,使得歐洲物流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版權聲明:請尊重物流行業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
本文由泉州物流公司原創 輝晨物流公司業務電話:18876292236
原文地址: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