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的我國物流業的利弊分析
更新時間:2022-05-18
“入世”對我國物流行業的振興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入世”以后,國外物流企業搶灘中國物流市場,給尚處于發展階段的物流企業構成巨大的競爭壓力。但是,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現代物流克服了許多困難,取得了較快發展,由起步階段開始邁向理性、務實、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我國物流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流服務的組織化水平和經營的集約化程度不高。一方面,作為需方的制造和商貿企業,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束縛,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作為供方的物流企業,“小、散、差”的問題嚴重,經營模式、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
2)物流基礎設施薄弱。雖然近年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但不僅總量不足,而且配套性、兼容性較差,不能滿足物流增長的需要。
3)物流的組織和布局不盡合理。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極大地影響了物流資源的整合和一體化運作。
4)物流發展缺乏統一協調的產業政策體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需要有關部門落到實處。
不少外國專家都認為,物流業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要衡量“入世”后外資進入對物流業的影響度,主要看兩大指標:一是對中國物流業是推動還是制約;二是是否對中國物流業形成壟斷,是使中國物流企業被兼并、倒閉,人員大量失業,還是國內外物流企業共同發展,形成共贏的格局。
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基本上是利大于弊。利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①外國物流企業的進入,對中國傳統物流業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沖擊,打破了原有格局而尋求新的格局,加速了中國現代物流業的誕生;②跨國物流企業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物流理念、運作模式、管理規范、技術保障與優秀人才以及大量資金,加快了中國物流業的改造、重組與升級;③外資的進入,推進了物流的市場化進程,加速了物流市場的形成。
弊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外資進入,占領了一部分中國物流市場,“蛋糕”被切走了一塊,由于外資在許多方面占有優勢,加上有些地方的超國民待遇,所以實際上變成了一種不平等競爭;②外資物流企業用高薪與中國物流企業爭奪稀缺的物流人才,對民族物流企業生存造成壓力。
經過“入世”后幾年來的競爭、發展、磨合,國有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中外合資與外商獨資物流企業都在市場上定了位,各有自己的客戶,各有自己的地盤,但由于中國傳統制造業、物流業務外包發展比較滯后,“蛋糕”不可能一下子變得很大,這必然加劇3股勢力之間以及3股勢力內部的競爭。競爭的結果,必然會出現重組兼并,出現重新洗牌。外資物流企業的競爭力要高于國內物流企業,國內物流企業要有所準備,充分應付。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中國的物流行業有面臨一次新的考驗,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區,國際物流企業受歐美市場需求大幅度降低的影響,其營業額急劇下降,利潤空間萎縮,物流企業進入經濟寒冬,如何轉入國內物流市場,搭上政府拉動內需的“班車”,將是外向型物流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版權聲明:請尊重物流行業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
本文由泉州物流公司原創 輝晨物流公司業務電話:18876292236
原文地址: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1480.html
我國物流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流服務的組織化水平和經營的集約化程度不高。一方面,作為需方的制造和商貿企業,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束縛,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作為供方的物流企業,“小、散、差”的問題嚴重,經營模式、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
2)物流基礎設施薄弱。雖然近年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但不僅總量不足,而且配套性、兼容性較差,不能滿足物流增長的需要。
3)物流的組織和布局不盡合理。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極大地影響了物流資源的整合和一體化運作。
4)物流發展缺乏統一協調的產業政策體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需要有關部門落到實處。
不少外國專家都認為,物流業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要衡量“入世”后外資進入對物流業的影響度,主要看兩大指標:一是對中國物流業是推動還是制約;二是是否對中國物流業形成壟斷,是使中國物流企業被兼并、倒閉,人員大量失業,還是國內外物流企業共同發展,形成共贏的格局。
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基本上是利大于弊。利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①外國物流企業的進入,對中國傳統物流業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沖擊,打破了原有格局而尋求新的格局,加速了中國現代物流業的誕生;②跨國物流企業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物流理念、運作模式、管理規范、技術保障與優秀人才以及大量資金,加快了中國物流業的改造、重組與升級;③外資的進入,推進了物流的市場化進程,加速了物流市場的形成。
弊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外資進入,占領了一部分中國物流市場,“蛋糕”被切走了一塊,由于外資在許多方面占有優勢,加上有些地方的超國民待遇,所以實際上變成了一種不平等競爭;②外資物流企業用高薪與中國物流企業爭奪稀缺的物流人才,對民族物流企業生存造成壓力。
經過“入世”后幾年來的競爭、發展、磨合,國有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中外合資與外商獨資物流企業都在市場上定了位,各有自己的客戶,各有自己的地盤,但由于中國傳統制造業、物流業務外包發展比較滯后,“蛋糕”不可能一下子變得很大,這必然加劇3股勢力之間以及3股勢力內部的競爭。競爭的結果,必然會出現重組兼并,出現重新洗牌。外資物流企業的競爭力要高于國內物流企業,國內物流企業要有所準備,充分應付。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中國的物流行業有面臨一次新的考驗,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區,國際物流企業受歐美市場需求大幅度降低的影響,其營業額急劇下降,利潤空間萎縮,物流企業進入經濟寒冬,如何轉入國內物流市場,搭上政府拉動內需的“班車”,將是外向型物流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版權聲明:請尊重物流行業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
本文由泉州物流公司原創 輝晨物流公司業務電話:18876292236
原文地址: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