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概況
更新時間:2022-05-18
1.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開始傳到我國,它是運輸、倉儲配送等基礎服務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我國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由傳統倉儲和運輸企業轉型而來的。如上海友誼集團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商業儲運公司經過分離和改制后組建的,其業務由最初的倉儲和運輸服務,發展到今天提供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反饋等多功能個性化服務。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企業改革的深人,企業自我約束機制增強,外購物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別是隨著外資企業的進人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對物流重要性的認識逐漸深化,視其為“第三利潤源”,對專業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漸增加。1999―2001年,中國倉儲協會對物流市場供求狀況進行的二次抽樣調查顯示:在生產企業成品銷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別是9.1%、16.1%和21%,呈明顯上升勢頭。
2.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
從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形成結構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大體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由傳統倉儲、運輸企業經過改造轉型而來的物流企業。如中遠國際貨運公司、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簡稱中外運)、中國儲運總公司、中國郵政、中鐵快運等,憑借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市場、經營網絡、設施、企業規模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務,向現代物流企業逐步轉化。這類公司的地方子公司都是獨立核算,各地網點間缺乏信息溝通,作業不能配合與協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除非很大的客戶,多數客戶難以享受到較為全面的物流服務,各網點實際處于分散的節點狀態,網絡并未真正形成。這類企業一般都能提供運輸、倉儲服務,但由于規模大,要負擔龐大的人力成本,價格要稍高于區域性的中小物流企業。此外,企業在觀念上還較落后,對客戶需求不夠重視,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較差。部分企業還殘留著行業老大的痕跡,靈活性差,運作效率不是很高。
第二種是新創辦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業,它們是現代企業改革的產物,管理機制比較完善,發展比較快。如1993年11月成立的中海物流公司,從倉儲開始發展物流業務,現發展成為國際大型知名跨國公司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報關等多功能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類公司一般依托原來的倉儲系統,并擁有自己的車隊,可在本地區提供運輸、倉儲等基本服務,服務價格較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它們也開始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客戶的需求。個別企業隨著不斷的積累,也能做得比較出色,但尚不能成為全國性企業。這些企業的倉庫結構和設施比較陳舊;由于歷史遺留的體制問題,多數企業負擔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對物流服務的認識上,多數企業還局限于傳統、分離、單一的基本業務。
第三種是外資和港資物流企業。它們一方面為原有客戶進人中國市場提供延伸服務;另一方面用它們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優質服務吸引中國企業,逐漸向中國物流市場滲透,如丹麥有利物流公司主要為馬士基船運公司及其貨主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深圳的日本近鐵物流公司主要為日本在華的企業服務。這類公司在資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務及技術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憑借著這些優勢,它們占據了外資企業物流供給的大部分市場。
第四種是民營物流企業。它們由于機制靈活、管理成本低等特點,發展迅速,是我國物流行業中最具朝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如泉州的寶供物流集團。這類企業作為后進人市場者,定位一般都是成為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者,要在短期內打人市場,規避物流設施投資大、回收期長的風險。很多民營物流企業都采取了非資產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它們的服務水平與外資物流企業相近,但服務地域要廣些,不僅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區。與外資企業相比,民營物流企業在當地市場的運作上更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服務、管理方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要高于一般國內物流企業。但它們資金實力有限,業務拓展、規模擴張和網點鋪設都受到限制;屬于新型企業,在基本業務操作上經驗積累不夠。
綜上所述,泉州到重慶貨運專線從提供的服務范圍和功能來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仍以運輸、倉儲等基本物流業務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務等增值服務功能處在發展完善階段。像寶供、中海這樣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目前為數不多,規模也不是很大。中遠集團、中外運集團、中國儲運總公司這樣大型的運輸、倉儲企業雖已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化,但它們的傳統運輸、倉儲業務仍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還不完善。
版權聲明:請尊重物流行業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
本文由泉州物流原創 輝晨物流公司業務電話:18876292236
原文地址: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1899.html
20世紀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開始傳到我國,它是運輸、倉儲配送等基礎服務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我國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由傳統倉儲和運輸企業轉型而來的。如上海友誼集團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商業儲運公司經過分離和改制后組建的,其業務由最初的倉儲和運輸服務,發展到今天提供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反饋等多功能個性化服務。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企業改革的深人,企業自我約束機制增強,外購物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別是隨著外資企業的進人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對物流重要性的認識逐漸深化,視其為“第三利潤源”,對專業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漸增加。1999―2001年,中國倉儲協會對物流市場供求狀況進行的二次抽樣調查顯示:在生產企業成品銷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別是9.1%、16.1%和21%,呈明顯上升勢頭。
2.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
從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形成結構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大體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由傳統倉儲、運輸企業經過改造轉型而來的物流企業。如中遠國際貨運公司、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簡稱中外運)、中國儲運總公司、中國郵政、中鐵快運等,憑借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市場、經營網絡、設施、企業規模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務,向現代物流企業逐步轉化。這類公司的地方子公司都是獨立核算,各地網點間缺乏信息溝通,作業不能配合與協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除非很大的客戶,多數客戶難以享受到較為全面的物流服務,各網點實際處于分散的節點狀態,網絡并未真正形成。這類企業一般都能提供運輸、倉儲服務,但由于規模大,要負擔龐大的人力成本,價格要稍高于區域性的中小物流企業。此外,企業在觀念上還較落后,對客戶需求不夠重視,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較差。部分企業還殘留著行業老大的痕跡,靈活性差,運作效率不是很高。
第二種是新創辦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業,它們是現代企業改革的產物,管理機制比較完善,發展比較快。如1993年11月成立的中海物流公司,從倉儲開始發展物流業務,現發展成為國際大型知名跨國公司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報關等多功能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類公司一般依托原來的倉儲系統,并擁有自己的車隊,可在本地區提供運輸、倉儲等基本服務,服務價格較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它們也開始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客戶的需求。個別企業隨著不斷的積累,也能做得比較出色,但尚不能成為全國性企業。這些企業的倉庫結構和設施比較陳舊;由于歷史遺留的體制問題,多數企業負擔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對物流服務的認識上,多數企業還局限于傳統、分離、單一的基本業務。
第三種是外資和港資物流企業。它們一方面為原有客戶進人中國市場提供延伸服務;另一方面用它們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優質服務吸引中國企業,逐漸向中國物流市場滲透,如丹麥有利物流公司主要為馬士基船運公司及其貨主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深圳的日本近鐵物流公司主要為日本在華的企業服務。這類公司在資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務及技術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憑借著這些優勢,它們占據了外資企業物流供給的大部分市場。
第四種是民營物流企業。它們由于機制靈活、管理成本低等特點,發展迅速,是我國物流行業中最具朝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如泉州的寶供物流集團。這類企業作為后進人市場者,定位一般都是成為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者,要在短期內打人市場,規避物流設施投資大、回收期長的風險。很多民營物流企業都采取了非資產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它們的服務水平與外資物流企業相近,但服務地域要廣些,不僅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區。與外資企業相比,民營物流企業在當地市場的運作上更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服務、管理方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要高于一般國內物流企業。但它們資金實力有限,業務拓展、規模擴張和網點鋪設都受到限制;屬于新型企業,在基本業務操作上經驗積累不夠。
綜上所述,泉州到重慶貨運專線從提供的服務范圍和功能來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仍以運輸、倉儲等基本物流業務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務等增值服務功能處在發展完善階段。像寶供、中海這樣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目前為數不多,規模也不是很大。中遠集團、中外運集團、中國儲運總公司這樣大型的運輸、倉儲企業雖已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化,但它們的傳統運輸、倉儲業務仍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還不完善。
版權聲明:請尊重物流行業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
本文由泉州物流原創 輝晨物流公司業務電話:18876292236
原文地址: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