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物流的類型
更新時間:2022-05-18
通常情況下,企業生產的產品產量越大,產品的品種數則越少,生產的專業化程度也越高,而物流過程的穩定性和重復性也就越大。所以生產物流類型與決定生產類型的產品產量、品種和專業化程度有著內在的聯系。正因為此,把劃分生產物流的類型與劃分生產類型看成是一個問題的兩種說法。
一、從物料流向的角度分類
根據物料在生產工藝過程中的特點,可以把生產物流劃分為:項目、連續和離散三種類型。
1、項目型生產物流(固定式生產)——物流凝固。即當生產系統需要的物料進入生產場地后,幾乎處于停止的“凝固”狀態,或者說在生產過程中物料流動性不強。分兩種狀態:一種是物料進入生產場地后就被凝固在場地中和生產場地一起形成最終產品,如住宅、廠房、公路、鐵路、機場和大壩等;另一種是在物料流入生產場地后,“滯留”時間很長,形成最終產品后再流出,如大型的水電設備、冶金設備、輪船和飛機等。管理的重點是按照項目的生命周期對每階段所需的物料在質量、費用以及時間進度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計劃和控制。
2、連續型生產物流(流程式生產)——物料均勻、連續地進行,不能中斷;生產出的產品和使用的設備、工藝流程都是固定且標準化的;工序之間幾乎沒有在制品儲存。管理的重點是保證連續供應物料和確保每一生產環節的正常運行。由于工藝相對穩定,有條件采用自動化裝置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
3、離散型生產物流(加工裝配式生產)——產品是由許多零部件構成,各個零部件的加工過程彼此獨立;制成的零件通過部件裝配和總裝配最后成為產品,整個產品的生產工藝是離散的,各個生產環節之間要求有一定的在制品儲備。管理的重點是在保證及時供料和零件、部件的加工質量基礎上,準確控制零部件的生產進度,既要減少在制品積壓,又要保證生產的成套性。
二、從物料流經的區域和功能角度分類
可以把生產過程中的物流細分為兩部分:工廠間物流、工序間物流(車間物流)。
1、工廠間物流
大型企業各專業廠間運輸物流或獨立工廠與材料、配件供應廠之間的物流。
2、工序間物流
也稱工位間物流、車間物流,指生產過程中車間內部和車間、倉庫之間各工序、工位上的物流。其內容包括:接受原材料、零部件后的儲存活動;加工過程中間的在制品儲存活動;成品出廠前的儲存活動;倉庫向生產車間運送原材料、零部件的搬運活動;各種物料在車間、工序之間的搬運活動。
據一些機械制造業的典型調查資料,按其工藝過程,零件在機床上全部切削時間只占生產過程全部時間的10%左右,在其余90%左右的時間內,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或制成品處于等待、裝卸、搬運和包裝等物流過程,即工序間物流活動時間占去了產品生產過程總時間的約90%??梢?,如果從時間上考慮,工序間物流已成為生產物流的代名詞。為了盡量壓縮工序間物流在生產過程中的時間,從管理的角度考慮,重點是進行合理倉庫布局,確定合理的庫存量,配置設備與人員,建立搬運作業流程、儲存制度和確定適當的搬運路線,正確選定儲存、搬運項目的信息收集、匯總、統計和使用方法,以實現“適時、適量、高效、低耗”的生產目標。
由于工序間物流實際上主要與兩種物流狀態——儲存和移動有關,所以對于倉儲與搬運這兩個物流環節而言,首先要講究合理性原則,然后才是具體形式的選擇問題。
合理性原則體現在倉儲環節時要求:首先,要以工藝流程和生產作業排序的要求確定倉庫的形式、規模和位置,位置布置的目標是要適應物料移動中道路通暢、安全的要求以及有利于廠內外物流作業;盡可能在方便作業的前提下縮短作業距離。其次,要有利于作業時間的有效利用,避免重復作業,減少窩工、防止物流阻塞。第三,在符合安全規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產面積和空間。
合理性原則體現在車間物料的搬運環節時要求:首先,搬運路線要按直線設置,避免交叉、往復、混雜和多余路線。其次,搬運設備機械化、省力化和標準化。第三,物料集中堆放,便于減少搬運次數,搬運采用集裝、托盤和拖運方式,以提高作業效率。第四,減少等待和空載,提高作業者和搬運設備利用率。
版權聲明:請尊重物流行業原創內容,如需轉載本文章,請注明文章原始地址
本文由泉州物流公司原創 輝晨物流公司業務電話:18876292236
原文地址: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http://www.manicureoutlet.com/wuliuzhishi/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