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流業發展情況
更新時間:2022-05-18
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流處于發展停滯期。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向“富裕的社會”前進,是美國歷史上的繁榮時期。雖然,當時東西方處于冷戰狀態,但美國國內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當時支撐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強有力的國際競爭能力。美國的工業品向全世界出口,美國制造(Made in USA)成為優質品的代名詞。因此,美國20世紀60年代是大產大銷的時代。生產廠商為了追求規模經濟進行大量生產,而生產出的產品大量地進入流通領域。由于都市化的迅速加快、居住條件的改善和汽車業的發展,大型百貨商店、超級市場紛紛出現在城市的內部和郊區。
與此相反的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企業的物流系統卻沒有很大的改進,為了吸引客戶,美國鐵路采取先運輸后財務結算的辦法,貨運營銷的策略是在穩定老用戶的基礎上,提高服務質量,使新用戶由其他運輸方式轉向鐵路。泉州到常州物流認為美國鐵路貨運針對競爭型、價格型、服務型、庫存型、外因型等不同類型的用戶,分別采取不同的營銷競爭手段,特別是注重開發以大宗貨物重載運輸和集裝箱多式聯運為主的優勢型運輸產品。
A.重載列車運輸。重載運輸主要是在貨運專線上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美國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使用編組120輛、單車載重112.5噸的重載列車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能節約運輸成本5.2%。所以,美國煤炭運輸半數以上是通過鐵路重載單元列車完成的,重載列車編組大多在100輛以上,牽引總重可達萬噸。煤炭運輸收入約占美國鐵路運輸收人的22%。
B.集裝箱多式聯運。一種是利用平車裝載公路拖車(TOFC),一般每輛平車裝載2~3輛公路拖車;另一種是平車裝載集裝箱(COFC),開行了雙層集裝箱列車,較單層集裝箱列車每只箱可節約運輸成本200美元,并提高了運輸能力。
C.物流化貨物運輸。為特定貨主提供專門的運輸產品是美國快捷貨運物流化發展的一大特點。美國鐵路公司專門為鋼鐵廠用戶設計了運輸鋼水的“勺子車”,為定期維修熔鋼爐的鋼鐵廠運送鋼水。伯靈頓北方和圣太菲鐵路公司(BNSF)開行了從西雅圖專門運輸建筑廢料、受污染土壤、生活垃圾等固定廢物的聯合運輸車。
從現代化角度而言,20世紀60年代可謂是美國物流業發展的停滯期。究其原因,第一,在持續地大量生產、滅量消費的美國經濟時代,作為企業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壓力。雖然企業一般都擁有大量的倉庫,但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的收益相對穩定,使得企業對削減庫存不太關心,平均備貨天數達到30天。第二,對提供運輸服務的物流企業美國政府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對卡車運輸和鐵路運輸業者,州際商業委員會(ICC)制定了嚴格的準入制度和運費規定,這樣就限制了物流行業的競爭。運輸價格由政府定價、不可浮動,企業也就不可能通過壓低價格來削減運輸成本。另外,一旦出現通貨膨脹導致運費上升,運輸業者還可通過交通管理部門提高運費轉嫁危機。
由于政府的管理制度限制了物流的發展,同時也沒有給予企業更多改革權利,當時大多數企業并不考慮物流改革,僅把物流作為一個成本核算的部門。泉州到南通物流專線對物流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工廠產成品的配送功能階段。
與此相反的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企業的物流系統卻沒有很大的改進,為了吸引客戶,美國鐵路采取先運輸后財務結算的辦法,貨運營銷的策略是在穩定老用戶的基礎上,提高服務質量,使新用戶由其他運輸方式轉向鐵路。泉州到常州物流認為美國鐵路貨運針對競爭型、價格型、服務型、庫存型、外因型等不同類型的用戶,分別采取不同的營銷競爭手段,特別是注重開發以大宗貨物重載運輸和集裝箱多式聯運為主的優勢型運輸產品。
A.重載列車運輸。重載運輸主要是在貨運專線上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美國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使用編組120輛、單車載重112.5噸的重載列車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能節約運輸成本5.2%。所以,美國煤炭運輸半數以上是通過鐵路重載單元列車完成的,重載列車編組大多在100輛以上,牽引總重可達萬噸。煤炭運輸收入約占美國鐵路運輸收人的22%。
B.集裝箱多式聯運。一種是利用平車裝載公路拖車(TOFC),一般每輛平車裝載2~3輛公路拖車;另一種是平車裝載集裝箱(COFC),開行了雙層集裝箱列車,較單層集裝箱列車每只箱可節約運輸成本200美元,并提高了運輸能力。
C.物流化貨物運輸。為特定貨主提供專門的運輸產品是美國快捷貨運物流化發展的一大特點。美國鐵路公司專門為鋼鐵廠用戶設計了運輸鋼水的“勺子車”,為定期維修熔鋼爐的鋼鐵廠運送鋼水。伯靈頓北方和圣太菲鐵路公司(BNSF)開行了從西雅圖專門運輸建筑廢料、受污染土壤、生活垃圾等固定廢物的聯合運輸車。
從現代化角度而言,20世紀60年代可謂是美國物流業發展的停滯期。究其原因,第一,在持續地大量生產、滅量消費的美國經濟時代,作為企業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壓力。雖然企業一般都擁有大量的倉庫,但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的收益相對穩定,使得企業對削減庫存不太關心,平均備貨天數達到30天。第二,對提供運輸服務的物流企業美國政府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對卡車運輸和鐵路運輸業者,州際商業委員會(ICC)制定了嚴格的準入制度和運費規定,這樣就限制了物流行業的競爭。運輸價格由政府定價、不可浮動,企業也就不可能通過壓低價格來削減運輸成本。另外,一旦出現通貨膨脹導致運費上升,運輸業者還可通過交通管理部門提高運費轉嫁危機。
由于政府的管理制度限制了物流的發展,同時也沒有給予企業更多改革權利,當時大多數企業并不考慮物流改革,僅把物流作為一個成本核算的部門。泉州到南通物流專線對物流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工廠產成品的配送功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