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鐵路貨運場站生產力布局調整情況
更新時間:2022-05-18
從發達國家鐵路生產力布局調整的情況來看,多關閉樞紐內小型貨運營業站,同時改造或新建大型專業化的車站,從而減少貨運站的數量,實現樞紐內貨運站的專業化,使貨運作業高度集中化、專業化。
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開始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29條線路上關閉8650個車站及年運量不足2000噸的專用線,規定運距在250公里以下的整車貨物一般交由汽車運輸,基本完成了貨運作業集中化工作。英國鐵路近幾十年來采取大量關閉和合并運量小、不贏利、布局不合理的車站,20世紀60年代貨運站數目已減少65%。原聯邦德國在1950―1971年間,貨運站數目減少了12%,為了建立集中化貨運體系,優化節點站系統,到1986年節點站數目由1975年的598個減至歲5個。法國國營鐵路客貨共用站和專用貨運站,1980年比I965年分別減少了35.6%和24.2%。蘇聯鐵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到70年代末,已關閉了4500個車站,對700個貨運中心站裝備高效率的機械化設備。日本國營鐵路在1955--1987年間將原有貨運辦理站從3515個減少到368個,平均貨運站間距由7公里延長到20公里。目前,通過對車站與樞紐布局的調整,各國貨運營業站間距已加大到50公里以上。車站布局的調整,反映了鐵路技術水平和運輸組織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泉州到無錫物流為實現鐵路運輸現代化提供了重要保證。
隨著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的不斷實施以及鐵路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鐵路貨運生產力布局調整也取得了較大進展。2003年以來,一些運量較小的貨運站已經被逐漸整合,從而努力實現鐵路貨運集中受理、優化裝車,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效率。僅2006年上半年,鐵路系統分別于1月1日、3月1日和5月1日進行了三次整合。截至2006年5月底,5萬噸以下的貨運站已經減少到925個,在所有貨運辦理中的比例由2001年的34%下降為24.5%,平均每100公里營業里程上的小型貨運站個數由2001年的2.56個下降為1.26個,小型貨運站在路網上的密度減少了大約50%,鐵路貨運效率有了顯著提升0505年,貨車周轉時間為4.97天,比2001年的5.08天、2002年的5.07天、2003年的5.05天、2004年的4.94天分別提高了0.16、0,015、0.013和0.02天。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鐵路生產力布局的調整正在向貨運作業站場集中化、大型化方向發展,此舉適應了現代運輸物流的基本需求,符合運輸業的總體發展方向,并已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