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銜接存在問題分析
更新時間:2022-05-18
1.缺少統籌規劃,銜接方式不完善
目前,由于管理體制原因,各運輸方式都在規劃自己的物流中心、集裝箱中心。各種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缺乏必要的協調,一是導致大量的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例如,公路主干網絡與鐵路網絡的平行發展,各地爭相建設港口、機場等現象;二是涉及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國家運輸系統與地方運輸系統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和有關服務設施建
設方面缺乏投入,對物流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設發展十分緩慢。這種“重線路、輕節點”式的發展,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影響著整個物流系統的協調發展。有些較大的港口運輸樞紐,鐵路與港口連接也不完善,很多港區沒有鐵路專用線與鐵路物流中心相連,導致水鐵聯運困難。
2.聯運機制沒有形成
鐵路、水運、公路、航空運輸屬于不同的行業管理,市場化程度差別很大。相對其他幾個行業,鐵路是實行高度集中式管理,追求的是運能短缺狀態下的運輸高效率,靈活性和市場應變性較弱。因此,在經營理念、政策法規、作業程序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聯運機制。以多式聯運的價格和收費政策為例,集裝箱運輸采取的是新線新價、優質優價的價格政策,而件雜散貨運輸還采用國家定價方式,故集裝箱運輸價格有時明顯高于件雜散貨的運價。在稅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因素,如運輸企業從事運輸服務的營業稅為3%,而物流企業或倉儲企業、批發企業在轉向物流服務并從事經營性運輸服務時,營業稅為5%。在投資政策上,政府對基礎設施等硬件投人較大,但在物流教育、技術創新、開發與研究、市場宣傳等方面投入和資助則明顯不足。影響各種物流服務方式的協調發展。
3.物流標準、信息化建設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由于各種運輸方式的多頭管理和相互分割,各種運輸方式長期以來呈現分立發展的局面,不同運輸方式在運輸組織方式、服務規范、技術及裝各標準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使得物流企業很難根據市場需要選擇合理的運輸服務方式,許多企業只能利用單一的運輸方式來開展物流服務,而以多式聯運為基礎的許多現代化物流服務方式還難以開展。服務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在一票到底、一次通關、數據共享等方面,使得運輸的全程跟蹤難以實現,與其他運輸方式的信息交流、面向貨主的信息交流難以實現,無法為貨主提供滿意服務。